在我国,建筑能耗已与工业能耗、交通能耗并列,成为能源消耗的三大能耗大户,其中,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能耗的30%,肩负节能减排大任。纵观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的发展,已从节能建筑、超低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开始迈向更高阶段的产能建筑群。产能建筑群,是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和外观的基础上,通过各类被动式、主动式节能技术集成,充分发挥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的综合利用能力,结合智能微电网、储能、输配等技术的联合应用,使建筑产生的能量超过其自身使用,还有盈余,可以并入区域能源网络,彼此链接,实现自由调配,实现建筑群产能的目标。
在产能建筑群技术的探索之中,通过合理应用被动式建筑设计,比如遮阳、自然通风等,结合高效的主动式能源系统,如高效热回收等,可以实现大幅降低建筑负荷和用能,但如何满足用电用能需求一直成为更关键的技术因素。目前市场上大热的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也许能切实解决问题所在,一旦成熟化解决建筑发电问题,预期会加速推进产能建筑群落地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即BIPVBuildingIntegratedPhotovoltaic),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光伏建筑一体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
另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集成。据了解,目前上市场光伏建筑一体化建筑项目一直力求做到自发自用,并且业内一直积极推动余电量可以并入公共电网或组成区域能源微网,让建筑产能。
而一旦形成稳定成熟的微电网应用,建筑之间互相可以能源资源调配,一个区域内产能高的建筑可以将盈余存贮的能源输配给其他消耗型建筑,或根据用能波峰建筑之间互相调配能源使用,形成产能建筑群的概念。我国有大量的街区、社区、校区、园区等区域型建筑,如果能落地应用产能建筑群,可极大地缩减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近年来,德国积极推动能源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德国联邦能源与水业协会日前发布数据称,2020年第一季度,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电力消耗量的52%,创历史新高。产能型建筑,也被德国政府列入未来建筑研究计划,并资助了多个研究团队建设试点项目,对其进行研究。
德国能源署建筑能效部高级建筑师揣雨表示,在德国,产能建筑从2011年第一栋位于柏林的联邦产能建筑建成开始到现在,经过九年的推广已经共有34个住宅项目以及7个学校教育类建筑项目。在产能型建筑中,利用光伏板产生电能基本已经是常见的一种技术了。目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高性能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也正在开展住建部立项批准的《产能建筑群技术路线及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课题的研究。研究内容不仅围绕单体建筑产能,更进一步探索建筑群或社区如何实现产能建筑群。
是建筑领域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相互结合的探索。研究的创新点包括单体建筑能源使用预测,建筑之间的用能和产能交互、智能输配等技术。特别是建筑群智慧能源微网,以及如何实现对网中建筑用能、产能和储能的智能管理等。
天津设计院技术顾问,正高级工程师伍小亭认为:产能建筑群的研究和发展可能将推动智能电网、光伏上网,并网等政策的推进。加强大范围建筑用能管理系统的监控和数据交互,实现区域级别的数据共享,也可减轻集中电网的负担。
据悉,中国产能建筑群相关研究课题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已取得阶段性关键性成果。应用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包括光伏、储能、地源热泵、微电网等等。来自甘肃中安瑞科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中信设计院、国安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设计院、德国能源署等相关专家及行业人员,已经积极开展成果落地项目实施前期筹划工作,目标不单单是建筑产能,而是希望通过科学设计、科学选材,各类建筑技术的融合,落地健康、舒适、环保的居住空间。
本文来源:4001百老汇官网-www.spoondrift504.com